恩施市:探索多元育人新模式,开启教育发展新篇
恩施教育讯(通讯员 杨天俊 易继兵、康益、陈志伟、邓青婧)近日,从恩施市二中传来喜讯,该校高三(7)班体育特长生郑若均同学凭借出色表现,将于2025年1月1日入选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仅是郑若均同学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恩施市落实“体教融合”政策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恩施市打破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探索多元艺体育人新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为当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市职中学生啦啦操获省季军)
创新教学思路,打破学科界限
恩施教育的创新浪潮汹涌澎湃。
(施州民族小学课间民族操)
施州民族小学的 “律动丹青” 课程,宛如灵动的音符,瞬间开启奇幻艺术之门,孩子们于舞蹈与绘画的完美融合中自由探索,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尽显新教育模式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硒都民族实验小学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以土家艺术为核心,推动学科相互渗透,全校师生在 “最美大课间” 中尽情展示莲香、铜铃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传统。恩施市博文学校匠心独运,将葫芦丝演奏融入课间,广播操后葫芦丝曲悠扬,学生随乐律动,实现艺术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审美情操得以升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的排练厅内,学生们仿若专业演员,细腻演绎体育赛事背后的故事,精准展现体育与艺术的紧密关联,让观者身临其境,感受二者交融的奇妙火花,照亮了教育创新的前行之路。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傩舞表演)
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成功点燃了学生们对多元艺体融合学习的兴趣,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参与,为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推动了教育朝着创新方向发展,为恩施市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施州民族小学健身操表演)
开展多彩活动,促进文化融合
多元艺体融合的校园文化绽放着独特光彩。
市三中、舞阳中学运动会开幕式上,土家族摆手舞与现代体操交织共融,绘就出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市二中《幺妹带你慢慢耍》民族健身操活力四溢,生动诠释了传统与现代、体育与艺术的和谐共生之美,让观众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验小学艺术节的 “体育主题艺术展”,奥运冠军雕塑栩栩如生,马拉松绘画色彩斑斓,废旧器材手工艺品创意十足,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对体育艺术融合的深刻理解,彰显出新时代青少年的蓬勃朝气与创新精神,如初升朝阳般充满希望与活力。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艺文化长廊,犹如一部鲜活的体艺史书,体育名将故事激昂奋进,艺术大师佳作璀璨夺目,学生漫步其间汲取精神力量,筑牢文化根基,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璀璨明珠。
2024年,恩施市开展“奔跑吧·少年”青少年校园系列联赛1000余场次,开展冬季足球训练营、万人跳绳赛、轮滑、跆拳道、田径、射箭、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足球、篮球(恩BA)等11个项目的比赛,参赛中小学生1.8万人次,观众累计达到30万人次。先后16次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荣获13枚金牌、17枚银牌、23枚铜牌。
(恩施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学生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欣赏美、创造美,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升体艺素养,带动全面发展
多元艺体融合成绩斐然,令人瞩目。
在身体素质方面,据恩施市教育局数据显示,体育达标率从 70%提升至85%,体育赛事获奖人数同比增长30%。以恩施思源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在各类体育赛事中,学生们表现出色,充分证明了多元艺体融合教育对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校园内的运动氛围也愈发浓厚。
学生的艺术素养同样实现了质的飞跃,艺术比赛获奖作品数量增加120件,作品在技巧和创意内涵上都有显著提升,部分作品走出校门后屡获佳绩,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亮点成果,彰显出多元艺体融合教育在艺术培养方面的优势。在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湖北省第二十四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比赛中,恩施市30名学生的作品获奖,30名指导老师获得辅导奖,获奖人数居全省县级市第一。
恩施市实验小学艺术表演节目舞蹈《打糍粑 甜土家》、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纸鸢心韵”、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土苗桂韵”2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进入湖北省第十三届黄鹤美育节省级现场展演,深受各界好评。
(恩施市实验小学舞蹈《打糍粑 甜土家》亮相省级舞台)
此外,多元艺体融合教育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稳步提高,平均成绩提升10分,主要学科提升明显。从全市学校体质健康数据统计看:全市青少年儿童近视率由2021年的52.12%下降到2023年的48.26%,孩子们近视率在逐年下降。学生们反馈,多元艺体融合课程拓宽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体育锻炼了意志品质,艺术培养了审美和表达能力,这些收获使他们在学习、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具竞争力,有力证明了多元艺体融合教育的重要推动作用。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师生齐跳健身操)
众多优秀学生的成功案例是恩施市多元艺体融合教育成效的有力见证。恩施市第二中学的郑若均同学在2024年全国锦标赛和亚洲杯延庆站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其成功既源于个人努力,也体现了多元艺体融合教育的成效,为其他青少年树立了榜样,推动了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恩施思源实验学校的熊奕熙同学自2020年被特招后进步显著,在省级赛事中夺冠,展现出恩施市体育人才培养的成果。旗峰初中毕业生熊介凡于2023年6月正式入选湖北省体育局武术和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短道速滑专业队,多次代表湖北省在全国短道速滑比赛中取得佳绩。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在体育教育方面成绩突出,吴鑫恒同学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学校在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得益于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和多元艺体融合教育理念的实践,为全市体育教育事业起到了示范作用。据统计,3年来,恩施市中小学生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达58人次。
(体育明星进校园)
强化教育根基,保障教育发展
师资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基石。
恩施市教育局高瞻远瞩,与湖北民族大学深度合作,精心构建 “3+1” 多元艺体融合教师定向培养体系,自 2020 年以来已成功输送超 100 名专业教师,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注入教育肌体,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教师在实习期间深入本地学校,精准对接教学实践,入职后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有效填补了体艺融合师资缺口,显著提升了整体师资水平,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线上教育平台整合了超 20 场专家讲座、10 门特色在线课程,涵盖体艺融合前沿理论与实操方法,仿若打造了一个知识的浩瀚宝库,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有力推动了多元艺体融合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地生根,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夯实了教育发展的基础。
政府财政大力支持,过去两年专项投入 400 万元,为全市 60% 的学校更新体育场地设施,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着校园的土地。全市中小学拥有 118 个足球场,实现校校有足球场的格局,14 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常态化开展训练和比赛。恩施市三岔中学操场旧貌换新颜,新跑道助力学生体测优秀率提升 80%,篮球、足球场地标准化建设带动校队竞赛成绩显著提高,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为多元艺体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力量纷纷踊跃参与到恩施市的教育事业中来,仿若众星捧月般助力教育蓬勃发展。新华书店恩施分公司慷慨捐赠绘画、音乐器材及书籍价值超 100 万元,这些捐赠物资仿若璀璨夺目的珍宝,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学资源,为学生们的艺术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条件,仿若打开了艺术的神奇魔法盒子。2023 年争取姚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为 17 所乡镇小学免费捐赠一批篮球架等体育设施设备,累计投入资金 17 万元。此外,20 家企业投资新建体育馆、艺术楼,配备智能健身、数字创作等先进设备,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体艺发展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潜能与创造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们的成长平台,为多元艺体融合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共同推动着恩施市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恩施市还建立了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对全市学校的 5 类体育设施、20 种艺术器材进行定期巡检维护,设备完好率达 80% 以上,确保教学资源随时可用,仿若精心呵护着教育的珍贵宝藏,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多元艺体融合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保障基础,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恩施市将持续深耕多元艺体融合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与机制,致力于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栋梁之材,全力书写教育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